佛山市捌点半品牌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燕伟
韩燕伟 品牌设计高级顾问、资深商业设计师,设计艺术学讲师,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香港设计中心设计师会员。中国室内高级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设计分会会员。服务过和成卫浴、九牧卫浴、箭牌卫浴、法恩莎卫浴、四维卫浴、惠达卫浴、杜菲尼卫浴、华盛卫浴、乐谷卫浴、澳斯曼卫浴、粤华卫浴,三英卫浴,VIVI智能卫浴、蒙娜丽莎陶瓷、马可波罗卫浴、简一陶瓷、特地陶瓷、新中原陶瓷等品牌
危机!从08年开始,该词已成为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不可不提的一个话题。在此,我们借用“危机”一词,浅谈企业品牌设计中的风格问题。
当下品牌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活动中,认知的进程特别的快。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外销出口增长的进一步减少,很多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和品牌,开始谋求进军国内市场,国内各行业品牌化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国内各企业之前无论是以内销或以外销为主,大多数的工作中心是以生产和销售为主,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并不充分,在品牌设计中,误认为“风格特色”就是品牌区隔的唯一有效手段,于是品牌的“风格危机”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形象越来越雷同,品牌的“价值特征”和“文化个性”也就越来越缺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寻风”,也就是寻找所谓的风格。品牌的建设需要有自己的特征,这个品牌特征如同人的特征,外表的风格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品牌的内在根本,在这里不是说风格不重要,而是指风格不是根本。所以品牌建设就要寻“根”,但很多的品牌在建设中,并不理解品牌的“根”的真正意义和作用,认为风格是品牌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于是开始“寻风”,寻什么风?寻行业大品牌的风,寻成功品牌的风。寻外资品牌的风,看市场上流行什么风格,大品牌在走什么风格,他们也就走什么风格,总是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去寻找所谓的流行风格,根本不去考虑流行是否适合自己,这样便埋下了危机的导火索。
二是“跟风”。很多企业主和服务公司他们知道行业在走什么风格,大品牌在走什么风格,他们就马上跟着走,依葫芦画瓢,或稍加改动,增加些老板喜好的视觉元素,就认为已经有所谓的自身特征,于是山寨的,克隆的品牌形象到处都是。
三是“刮风”。专卖店是品牌的窗口,专卖店的建设承载着品牌的方方面面,品牌力、产品力、销售力、服务力的打造是专卖店的核心任务。很多企业主和服务公司在研究别的成功品牌时,研究这个品牌成功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自然品牌的发展需要在全国大范围推进。这个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将“寻风”和“跟风”后的形象全国铺开,这样一刮风,花大量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成百上千个专卖店,反而形不成自己的品牌特征,单靠一时的装修反新赢得一点市场,由于在消费者心中形不成品牌印记,自然成长缓慢,自然滑向价格竞争的泥潭,有的甚至第二轮的“寻风”、“跟风”、“刮风”,结果可想而知,简直可怕极了,
以上三种行径基于风格的危机,会给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制造麻烦,使品牌陷入无特征的泥潭,企业主应当高度重视和警惕。
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跟风和刮风中分得了市场一碗羹,但很难说这样的风格背后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品牌特征价值。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品牌来说,道理更是如此。下面我们以陶瓷卫浴行业为例,分析一下陶卫行业这几年刮的各种风。
记得若干年前卫浴行业中,由TOTO率先将自己专卖店的视觉风格执行到黑、白、灰的格调中,充分体现出大品牌的气度和胆识,这种视觉的表现,中性情感的黑、白、灰,使得自身的产品特征和品牌调性得以较为充分的表达。众所周知,TOTO在卫浴行业中,科技卫浴、舒适卫浴的品牌位置与品牌价值在业界乃至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印记是毋庸置疑的。中性的视觉有助于这种品牌印记的更加突出,但是国内众多卫浴品牌,在自己的品牌印记和品牌价值还没有形成独特的特征时,便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视觉系统也置于跟风的状态中,曾几何时,中国卫浴全国上下一片黑、白、灰,真是可怕!试想一下,产品同质化、营销无特征,服务不到位,再加上视觉设计盲目跟风,品牌靠什么生存,只有陷入“价格战”的沼泽里了!
最近这几年,很多企业又打着所谓的消费者认同的幌子,欧式复古风盛行,欧式风格又成了压倒一切的视觉现象,好像只有欧式才是高档的,只有欧式才能走奢华路线。还有就是现代简约风格,简欧风格等,在卫浴行业中也是刮了个遍,再这样刮下去,我们的品牌何时才能有自己成熟的品牌印记啊!
在这里,我大声呼吁卫浴界、建陶界的精英们,是静下心来研究什么是自己品牌的发展之道的时候了,在这里我只是从品牌形象、视觉的角度提出呼吁,其实,品牌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这个道理。品牌建设中,品牌设计包括有品牌战略设计,品牌价值定位,品牌产品规划,品牌形象的确立,品牌整合传播,品牌营销战略战术等诸多方面,企业主们应当清楚明了。同时我们也相信,不同品牌都想打造各自独特的品牌形象,那就从以上的品牌建设的方方面面入手,走自己的路,不要去“寻风”,更不能一味的“跟风”,自然也就不会“刮风”,走出品牌建设中的“风格危机”,朝着适合自身品牌特性的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品牌将会从消费者的不断认识到逐步的信赖中健康的成长起来。